提起黄石,你知道的是,
她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
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也许你还知道曾经的黄石因为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冶炼,给黄石造成了千疮百孔的生态创伤,资源的枯竭也给城市的发展萌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你不知道的是,280万黄石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案!
2021年,黄石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产业转型呈现高质量、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区域融合进入快车道、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2021年GDP、固投、社零、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服务业增加值、全口径税收分别增长13%、25.4%、27.4%、42.5%、39%、14.6%、45.2%,跑出了加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口径税收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财政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黄石在2021年四季度冲刺中成绩亮眼,被湖北省通报表扬。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增长68.58%、全省第五,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二、进入全国50强。黄石经开区在商务部发布的全国经开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49位。
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见势成效
电子信息产业主动融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年均保持50%以上速度爆发式增长,建成电子元器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现有全球50强企业3家、全国电子电路百强企业14家,全球每100台新下线汽车、15台用到黄石PCB板,全球每3台智能手机、1台用到黄石PCB板。劲牌成为全国第7家、湖北省首家中医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远大富池、朗天药业、芳通药业等6家生物医药重点企业产品销量位列全国前三甲。新冶钢、宝钢、三环离合器、人本轴承等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的钢材、锂电池、离合器、轴承、轮毂、轮胎、刹车片、电路板等汽车用材、零部件,都是东风、神龙等头部企业的重要供应商,随着长城汽车项目建成投产,黄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串点成链,呈集群发展之势。
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黄石市钢铁产能达到500万吨,产值500亿元以上,新冶钢同等吨钢利润位居全国第三,宝钢年产汽车、家电等精品板材120万吨,钢铁行业加快由特钢向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转型。大冶有色、华中铜业、晟祥铜业等铜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形成了从电解铜到铜杆、电线电缆、漆包线、铜板、带、箔等完整产业链,并不断向终端产品延伸,高精度压延铜箔位于全球铜精深加工前10强,压延式铜板、带、箔生产规模国内第一,建成有色金属、特钢两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黄石有高新技术企业470家、实现三年倍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列湖北省第5位,占GDP比重全省第二,有百年老企4家、全国百强企业3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全省百强企业和制造业百强企业27家、全省第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全省第五,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957家、全省第四,省级“瞪羚”企业22家、全省第五。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全省先河,入驻创新型企业52家、高校成果转化中心3家,集聚产业研发人才159名,上海、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加快建设。与武汉共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冶湖高新区创新示范园、光谷东科创中心、模具钢产业研究院、板带新材料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进入全国百强,连续11年获评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
连续12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建成长江中游第一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开辟三峡翻坝第二通道,黄石新港成为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四个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2021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7.9亿元、全省第三,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全省第四,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5亿元、全省第二,港口货物吞吐量6000万吨、全省第三(仅次于武汉、宜昌),黄石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32.1万吨、全省第二,3A及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全省第四,外贸依存度17.2%、全省第二。
鄂东区域性消费中心呼之欲出
新增武穴、棋盘洲2座长江大桥连通南北,成为湖北省第5个拥有4座长江大桥的城市。4座万达广场围城,新建全省首个第四代万达广场,开业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销售额破5300万元,创全国万达广场第一。“天空之城”成为网红打卡地,单体玻璃镜面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以上,黄石市获评4A级景区5家、省级旅游名村(街)7个、乡村旅游精品路线5条,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增长54.2%。
所有县(市)通高铁、所有乡镇半小时上高速
武石城际铁路是中部地区首条跨越省际的城际铁路线,实现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长江中游城市群“小时经济圈”。黄石市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所有乡镇半小时内可就地就近上高速。
成为湖北省5个常住人口正增长城市之一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新增城市口袋公园17个,净增停车泊位1.32万个,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4.68平方米、全省第三,连续5年获得全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优秀等级,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修复开山塘口55处,建成东方山、父子山、大众山等健身步道230公里,沿江生态廊道、磁湖和大冶湖环湖绿道40.9公里,磁湖湿地入选全省“美丽河湖”案例,城市颜值再次刷屏。有轨电车成功试车运行,成为全省首个拥有有轨电车的地级市,职教毕业生留黄率全省第五,常住人口十年增加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96%、全省第三,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
农业产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黄石是湖北省第5个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城市,并顺利通过验收,全国排名第11位,拥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金字招牌。主打水产、中药材、茶叶、蔬菜、水果五大农业产业链,建立了油茶、稻虾共作、涉农电商、柑桔等“十大产业联盟”,宝塔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现有农业“二品一标”产品5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阳新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
阳新县成功脱贫摘帽,黄石市13.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6、1.86万元,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第7位。全市985、211高校录取率为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7.19张、全省第二。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5%、91.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7年上调。黄石人均寿命达到79.2岁,分别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和1.02岁。
“数”说黄石成绩,述说黄石故事。随着武汉城市圈蓬勃发展,黄石这座副中心城市一定会给你更多惊喜!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