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生,今天又这么早来上班了?”
“对的,今天要早一点起来,好多病人都等着我看病呢,我中午也好早点回去给我公公做饭。”
吴春芳是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高山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今年50岁。她不仅是村民们信任的好医生,也是邻里们公认的“最美媳妇”。
中午十二点,下了班的吴春芳急急忙忙买好菜,骑着电动车回家给公公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吴春芳的公公叫倪俊伍,很早以前是泉丰村的乡村医生,村民们都很信任他的医术,直到现在都有人登门拜访向倪医生寻求帮助。在两个儿子娶媳妇后,他更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两个儿媳妇,大儿媳现在在高山村当医生,小儿媳在泉丰村当医生。
自从倪医生的爱人半年前去世后,两位媳妇就全心全力照顾倪医生,每天为他买菜做饭。倪医生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但提起他的爱人,倪医生眼眶不禁泛起泪光:“我一生治好了许多病人,但我爱人生的病太多太复杂,我却无能为力。”
倪医生的爱人李立萍,自从2018年查出病症后,一直没有好转,主要得了三种疑难症:一个是血小板升高,甚至超出正常范围的十倍之多,导致血栓情况时常发生;还有肝腹水引发肝硬化;胃萎缩引发的消化不良、胃痛胃炎等病症。
“正常人患上其中一种就已经疼痛难耐,更别说三种疾病都一起出现在我的爱人身上。”倪医生叹了叹气说,“去年有一次甚至一连50几天没有吃饭,有时甚至连水都咽不下去,每天依靠着打营养液度日。”倪医生和两个儿媳依靠他们的专业知识,按周期为爱人打氨基酸、白蛋白、葡萄糖,补充钠钾等微量元素,有规律地调理身体。但倪医生自己年事已高,照顾爱人日常生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图为吴春芳和婆婆李立萍
作为大儿媳妇,吴春芳在2022年至2024年婆婆去世的三年里,一直都陪在卧病在床的婆婆身边,与她同吃同住。
“婆婆卧床这几年,吃药喝水都不能自理,需要用吸管吸入口中,吃饭也只能吃流食,甚至有时碰都不能太用力,洗澡只能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吴春芳说道。
倪医生说:“这三年来,真是苦了大儿媳妇,她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晚上还要定时起夜帮助我的爱人翻身,让她能更安稳地睡眠。大儿媳妇做事也非常细心,每天给我爱人洗完澡后,会用棉签将耳朵里的水擦拭出来,防止细菌滋生。”
周围的村民打趣道:“倪医生,您也是以前治病救人积了不少德,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您家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呀。”
而小儿媳尹丽虽然不能天天来,但也坚持每周来照顾一两天,换大嫂休息。
尹丽说:“照顾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我基本上几天才来一次,苦活累活都是我大嫂做的,大嫂更辛苦,她吃了不少亏。”
倪医生回忆说:“自从儿媳开始照顾我爱人后,我爱人心里一直很难过。一方面,卧床几年,自己没有能力疼爱两个儿媳,做到一个婆婆的义务;另一方面,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个嫁到大冶市、一个嫁到了江苏省,嫁得比较远,平时不方便回来,看到不是亲生女儿的儿媳妇能这样操心,特别感动。”
图为吴春芳为婆婆洗脚
大儿媳吴春芳却说:“两位老人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邻居朋友都非常好,我嫁到这里后,他们从来没有骂过人、打过人,他们就像对待亲生骨肉一样对待我,所以照顾好婆婆是我作为儿媳应尽的义务,我甚至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在婆婆去世前,吴春芳经常会在社交媒体记录自己和女儿们照顾婆婆的视频,里面有不少人为她们点赞、评论。
“我自己的女儿都舍不得我婆婆离世,在我的相册里有许多我大女儿和小女儿给我婆婆理发、洗脚、喂饭的视频,我从她们小时候就开始教育她们尊老爱幼的品德。”吴春芳边说边打开自己的手机。
图为吴春芳大女儿倪文婷照顾外婆
打开吴春芳大女儿倪文婷的评论,第一条写着:“妈妈你是我的榜样,虽然你不是超人,但却为我们这个家庭成为万能。”看到这句话,吴春芳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是大女儿亲口对我说的话,为了这个家我确实付出了很多,只希望婆婆能减轻病痛,安度晚年,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去年婆婆病重住医院的时候,同病房的人都认为吴春芳是她的亲女儿而不是儿媳妇,吴春芳笑着和他们说:“婆婆也是妈,照顾是本分。我们一家人都很孝敬长辈,只不过是孝敬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大家为这个家庭都付出了很多。”
高山村的老人都说,吴医生每天上午上完班会提早回去烧饭,村委会和村民邀请她吃个便饭,她也说没有空,忙着回家照顾老人。
倪医生说:“在爱人去世后,大儿媳每天都要在她的遗照旁摆好饭菜,拜一拜后再去吃饭、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对婆婆的尊敬。”
世上本没有超人,但有人却无所不能。吴春芳用自己平凡的身躯书写着她不平凡的孝道。也正是吴春芳这一家人形成的孝亲敬老美好家风,如春雨一般润泽着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被邻里村民所传唱。
通讯员 代铭阳
责任编辑 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