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消灭“冬闲田”,阳新县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通过季节性流转举措,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土地,发动农民种植小麦,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
在阳新县率州管理区,绿油油的小麦和油菜长势良好。过去,这里的农户主要种植太湖糯水稻,由于品种生育期长,水稻收割后,靠传统人工来不及种植小麦或油菜,田地大多闲置下来。今年,种粮大户雷彬将田地承包了下来,通过机械化种植把冬闲田利用起来。
雷彬家庭农场负责人 雷彬:每年水稻种完以后,土地一般是在那里闲着的,从2024年开始,然后我们就开始大面积流转老百姓这种冬闲田,小麦有3500亩,油菜种植的有500亩,总共是4000亩。
季节性流转土地,不仅让土地产生高效益,还能增加土地肥力。在荆头山管理区北煞湖社区,种粮大户伍仪建流转了1400亩冬闲田,他将地里的秸秆粉碎还田,播种下去的小麦长势喜人。
亿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伍仪建:目前这个苗情还是长得蛮好的,预计的产量在(亩产)800斤左右。
冬闲田利用以后,农民还能额外增加两份收入,实现一举多得。
阳新县新明生态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桂新明:今年我流转了有1400多亩(冬闲)田,我给老百姓一亩田流转回来是100块一亩。再要请老百姓帮我来做事,一天的话工钱大概是100到150元之间,每天可能要请到几十个工(人)。
为了最大限度消灭“冬闲田”,阳新县农业农村部门早谋划、早部署,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调动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冬闲农田利用率。今年,阳新县冬季种植油菜、小麦等农作物共42万亩。
阳新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负责人 邢国仁:2024年,全县积极性流转冬闲田约6万亩,适应稻油、稻麦轮作,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记者 费懋华、阳新台 编辑 王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