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7年,他回到了宜昌……

2025-04-10 18:38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667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928年3月20日

夏明翰就义前

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

他用满腔热血和铮铮誓言

诠释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追求

97年后

他“穿越”回出生地宜昌

和青年师生一起

品悟真理的味道

真理的力量

穿越时空 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接续奋斗 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现在

我们依然可以从“真理的味道”中

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宜昌市委网信办指导下

依托“宜见钟情 新动宜昌”

网宣全场景平台

“我的宜昌”城市综合服务客户端

重磅推出

“真理的味道”品牌栏目

“真理的味道”立足“新理论”场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任务,通过理论文章、短视频、动漫和AI等形式,创新理论知识学习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优秀理论文章选登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领跑支点建设新赛道

作者: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翁彬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迫切需要。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2025年2月,省委提出,要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和产业倍增战略,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宜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立足长远,还需从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个方面做足“引领”文章,为宜昌实现高质量发展、领跑支点建设新赛道蓄势赋能。

找准引领发力点,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既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各自发力,也需要三者协同聚能。坚持按需培养人才,结合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鼓励三峡大学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广泛而紧密地开展合作,为宜昌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产业急需人才。用好用活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三峡大学、宜昌科教城、高新区国家双创基地、高铁新城科创中心、东部产业新区等创新孵化空间力量,优化升级区域科创中心,形成具有宜昌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用人主体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持续激发用人主体活力,推动在宜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更公平享受宜昌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在“立新标”“破四唯”上下功夫,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持续优化迭代“宜昌人才新政”,通过“以赛代评”“揭榜挂帅”等方式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为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蓄能量。

把准引领关键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产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微观主体。要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持续兑现科技创新“金融10条”《关于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激励政策,进一步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覆盖面,提高补助强度,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等举措,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与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决策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宜化、兴发、人福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并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引导在宜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发,切实把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出来。强化企业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持续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加大领军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供需对接和开放合作力度。鼓励东阳光、安琪等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盯准引领落脚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系统过程。推动产学研一体布局,围绕产业创新链式环节,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三峡大学、宜昌科教城等核心科研平台,构建以“赛马制”等方式直接对接技术和需求,大力推广“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科学家出技术、企业家出产品”等联动模式,增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黏性。同时,鼓励企业主动开放更多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加快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当前全市各类研发平台达1020家,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下一步还需进一步提升质效,及时修订《宜昌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完善对现有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形成技术转移转化网络,真正让研发平台“跑起来”,科技成果“转出来”。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强科技、商务、统计等部门沟通对接,推动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并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样本企业为突破口,筛选培育入规企业,提升宜昌科技服务业的综合能力。

优秀网络评论选登

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赋能湖北支点建设

作者:西陵区委政法委 许志兵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提出用3至5年时间,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实施战略科学家引领、科技领军人才登峰、卓越工程师壮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腾飞“四大行动”,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为支点建设厚植人才新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北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引育留有”全链条精准发力,夯实支点建设的人才支撑。

拓宽渠道“引”,汇聚天下英才。湖北要立足自身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聚焦“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要创新引才方式,坚持靶向引才、精准引才,实施“十百千万”行动,通过举办“华创会”“楚才回家”等品牌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鄂创新创业。同时,要注重柔性引才,鼓励企业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多措并举“育”,打造人才梯队。要坚持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并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培养人才主阵地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要实施“楚天英才计划”,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湖北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优化环境“留”,激发人才活力。要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在湖北安心安业。要加快建设人才公寓,解决人才住房难题;要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一站式”服务;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让人才在湖北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搭建平台“用”,释放人才效能。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在强村富民、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作用,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鼓励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湖北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精准发力,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如果你是理论爱好者

欢迎向“真理的味道”栏目投稿!

投稿须知

1.投稿作品应为作者本人原创作品。

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地址等真实信息。在发表作品时同时公开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

3.投稿作品将择优发布,并纳入宜昌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详情见→宜昌公开征集!

投稿流程

邮箱:228217915@qq.com

期待在这里与你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来源:宜昌发布


相关阅读